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半壁河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对素  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  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有必要对之进行一番考察,从而匡正除谬,使我们的  作文教学走上正轨,并取得最大效果。一、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1.作文观念:  抒写情感,见证生命。许多人认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体验。生活感悟  的一种外化”,有“‘生命倾诉’的特点,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需要”。①中学生作文应  “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遮蔽的生活底蕴”。②因此,作文就是要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或者如一篇谈“新概念作  文”的文章题目所言“写那想的,想那新的”③。2.教学目的: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平  时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每次都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可以对全班朗读,也可以拿出去发表。  每一次作文,教师又都希望学生能够创新,能够写出一般人不能写或没有写出的内容。  3.作文备课:既无计划也无教案。多数教师只在写教学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  具体落实过程中又不写作文教案。不仅没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是什么,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虑。4.进行方式:就是“写”。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布  置题目学生去写。不放心的教师会对作文题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说明一些要求。作文  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安排在课外的多因课文教学时间紧而不得已而为之。5.作文题目:  话题作文一统天下。随着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试便一股脑地  采用活题作文题目,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赶上时髦跟上高考。话题作文从高中延伸到了初中,  甚至连小学也在实行话题作文教学了。6.作文批改:选优说劣。优秀作文一般会在全班  朗读,教师简单总结其优点所在。对于较差的作文,多是总体评价其不足,具体到一篇较差  的作文,则是多鼓励少批评。本来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训练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学生未按目  的要求作文,而是别出心裁地写了一篇可读的文章,教师也会认为这是本次作文中的优秀篇  章。这就等于写什么都可以,写歪了,还会被认为是创新呢。7.教学效果:效果堪忧,  能力不高。有教师指出:“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  承认,中学作文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④张志公先生也曾说:“现在,学生最习惯于写抒  情散文,别的不会。”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是这一次作文写得好,得到老师表扬,但多  数时候则写不好。平时作文常受表扬的学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个好分数。事实上学生对于  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何种程度也说不清楚。对上述七个方面作一下总结,不难发现这样  两个问题:(1)高中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在引导“创作”,引导文学写作。随着新世纪语文教  学人文教育文学教育比重的加强,作文的文学化倾向更为显著。(2)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过  程及形式极其简单:它的备课就是出出题目,上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就是选优评劣。  二、作文教学的文学化问题高中作文教学的文学化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它与社会对写作的认识和评价方式有关。在一般社会人士看来,作家诗人才是写作的  高手,只有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才是写作,作家诗人那样的“创作”能力才是写作能力。而在  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写专业论文那是专业人士理所当然的事,那只是证明你的专业水平高,  并非是写作能力高。2.它与教师把作文的内容定位于抒写心灵有关。在许多教师看来,  “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  文时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  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以我手写我心”。这样的“自我”中心论,必然使作文教学重体验、  感悟、表现等。这样一来,“写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类的创新便弥漫了中学作  文教学,独特、怪异、体现个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睐的。而这些正是文学创作的特质。中  学作文教学就这样不自觉地钻进了文学的圈内。3.它与教师把作文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  的发展有关。许多教师认为,作文是为了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思想,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纯化学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于是无论是“作文——生活”论者,还是    “作文——做人”论者等等,都把作文当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于是从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变  成了一种手段——文学的塑造人的手段。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驱导下,作文不是为了去叙写  学生人格思想,而是为了去提升学生人格思想;不是为了去再现学生人文情怀,而是为了去  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不是为了去表述学生生活,而是为了去开拓学生生活。4.它还与高  考导向及教师对文学的偏爱偏重有关。高考的话题作文倡导学生发挥个性,表现自己所体验  的生活,即使是写议论文,也要求写得具有文学味,要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这实质上就是在倡导文学创作。由于高考的影响,广大学生无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采化文  学化。而广大教师无不“竭忠尽智”,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围绕文学写作来进行,办“文学社”,  “写作兴趣小组”,等等。诚然,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文学写作引导,让学生进行文学写  作,这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甚至还应该强  调的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1.从  文章写作的动机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写作的冲动与灵感,二是写作的某种实际需要。  前者即是文学创作,而后者却并非文学创作,而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用型写作。2.从  社会实际需要来看,“社会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公民,他们有良好的教养和审美能力当  然好,但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诗人、作家”。大多数学生将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可能  极少进行文学写作,写的最多的可能还是发言稿、实验报告、法律文书、调查报告、学术论  文等等一类文章。3.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其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诗人,作文教学也  没有必要主动地承担这一任务,任何文学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学作文教学来产生。极少数写  诗歌、散文、小说的学生,大概也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当了作家、诗人的人也并不感  谢中学作文教学。4.从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的情况来看,像德国、日本、美国等,他们的  作文教学大都以社会实用为目的,立足于学生进入社会实际的需要。如日本写作教材中设“书  信和日记”、“生活和意见”。“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作文题,实  用性的特点显著。着眼于实用,着眼于学生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学,才  是健全的作文教学。高中作文教学,可以让一些学生尽显文学才华,但不能让一个学生缺失  实用写作能力。三、作文教学过程的简单化问题首先,单一化的“写”及其每次作  文都要求写出优秀作文的教学形式,使作文教学缺失了训练过程。这样的作文教学客观上一  开始就把学生当作具备写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师科学有序的作文指导,省去学生“创作”  出优秀作品之前的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这样,就必然把多写(也即多创作)等  同于训练或达成能力的手段,把结果等同于过程。而“写”的时间和“写”的量又没有一个  科学的规定,什么时间写仅凭教师的工作缓急或兴趣去决定,写多少就全凭教师的“经验”  或“感觉”去决定。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变得无比简单和随意。其次,“多读多写”的  “感悟”“自得”式的传统方法论,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进程。直到今天,人们还  津津乐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悟得”  方法,还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学既无学科体系,也无科学的训练体系,  除了一味地“写”,也就别无他路了,也就显得无比的茫然和盲目。再次,由于文学化  倾向的影响,一些人强调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再写”,这使得作文教  学研究放弃了对“没有写作冲动也要写”的探索与训练。我们知道,写作并非都是因冲动而  生,并非都是有感而发。比如领导要求你写一篇发言稿,或工作总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材  料等等。朱光潜先生曾说:“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偶成’  者触兴而发,随时口占;‘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作诗。”“‘偶成’  的作品全凭作者自己高兴,迫他写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现的一个内心冲动,不假外力。‘赋  得’的作品大半起于外力催促,或者要满足一种实用的需要,如宣传、应酬、求名谋利、练  习技巧之类。”由此可看出,“偶成”当是因“冲动”而生,但“赋得”却不是因“冲动”  而生,恰恰是写不出来也要硬写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又如唐人的“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显然也是“硬写”。中学作文教学在这些方面却一直弃之不顾,因此也就不可  能作出有意义的深入的探索。可见,中学作文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还缺少真  正意义上的科学有效的训练。四、新的思考从以上情况看来,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已  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担当起全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工作、学  习、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思考。1.必须  把中学作文作为一个学科来看待,它是与中学数学、外语等学科相并列的一门基础学科,甚  至是应该从语文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有序的内  容体系,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以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将  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2.必须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  练来达成,这就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  为广大教师所采用。3.要有严密的教学计划,必须明确学生在中学各学段及整个中学阶  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或写作能力。教师的上课及学生的训练应体现出渐进性,并且要考虑每  一个作文单元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考虑每一次训练是为了达成何种  能力。4.要改革高考只考话题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检测学生作文能力的考试方  式。平时的教学,作文最好单独设科教学、设科考试,这样作文就不限于只是一道写作大题,  它还应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学科考试题,以便全面地检测学生的作文能力。一个人的写作  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基础,特别是理科学生,他们几乎只在中学学习写作。可见,  中学作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及人生是多么重要!愿广大语文教师及其写作教学专家对当  今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为作文教学做出崭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