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翻译视野中的莎士比亚

本文档由 学术交流 分享于2011-03-17 14:47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后殖民翻译研究视野中的翻译不再是纯美学的或纯语言学的行为。在当前各民族正努力致力于保存各自文化特色的大背景下,第三世界的翻译活动尤其要承担起与文化霸权抗衡、争取文化平等地位的历史使命。 当前翻译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后殖民翻译理论吸收文化研究的成果,提出在翻译中的文化政治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它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并有力的指导了翻译理论研究。然而这一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至今为止没有系统的研究。 本论文从后殖民理论关注的文本中的权力关系出发,着重点是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识形态在译本中的传递。通过对莎翁剧本《暴风雨》的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具体分析了后殖民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得出了两个结论:1)当前后殖民翻译研究提倡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不是唯一正确的策略,因为归化式的翻译方法更适于译介西方作品以丰富弱势民族的文化,这是考察翻译及殖民历史后得出的..
文档格式:
.pdf
文档大小:
1.63M
文档页数:
59
顶 /踩数:
0 0
收藏人数:
0
评论次数:
0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论文  —  毕业论文
添加到豆单
文档标签:
莎士比亚 剧本 暴风雨 文学翻译 文化转向 后殖民 主义 东方主义
系统标签:
翻译 殖民 视野 shakespeare tempest 中译本
下载文档
收藏
打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推荐豆丁书房APP  

获取二维码

分享文档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复制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复制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复制

默认尺寸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