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作文密码解读——选材篇

  ——选材篇 

   [写作启示] 

   大家首先请看《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片段描写: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  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  狠狠咬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知道你的心  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段细节描写深刻的反映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吝啬本质,堪称以一当十  的典型范例。它入木三分的表现了这个吝啬鬼的丑恶灵魂。中考作文由于篇幅有限,选材时  必须去粗取精,首选那些最能深刻揭示人物、事件本质的素材。

   [密码解读]

   上一节我们说过,文章必须有一个深刻的主题(即立意),但是,没有恰当的材  料,再好的立意了是无法表现的。因此,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统帅,那么材料就是文  章的血肉。所以,选取什么材料入文是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优选典型、新颖、精炼的材料  是中考作文制胜的又一绝招。

   那么中考作文选材怎样才能选出“有新意”的材料呢?

   1、紧扣主者。主旨是选材的依据。选材时,要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严格区分  主次,确定取舍。一方面要善于抓取主要材料,衬以相关的次要材料;另一方面要大胆取舍,  一切与文章主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无论多么生动,都要坚决予以舍弃。只  有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典型材料,文章才能以少胜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2、力求新颖。选材贵“新”,最忌拾人牙慧,落入俗套。材料要新,但不一定全是轰  轰烈烈的大事或新鲜事,它也可以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凡人俗事。诸如日常生活中新人新事新  风貌,只要它有动人的“闪光点”,也能感染读者,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发现和挖掘  生活中这些新的东西,就要看你是不是有心人,有没有一双能认出新东西的“慧眼”,  也就是能不能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之美。事实上,普通的闪光之处更具有震撼人心的  力量。

   3、 巧于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

   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揭露社会丑恶,歌颂时代新风。有些  同学写起作文来,喜欢罗列“光荣榜”、“英烈榜”,举例尽是古人、死人,这样的文章往  往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其实,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  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的素材。如2002  年辽宁省中考作文以“美景”为话题,某考生在题为《扮靓母亲河》中的选材就是范例。文  章先写了五年前的母亲河污染严重,臭气熏天,没有鱼虾,周围的树木不能生长。慢慢地人  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积极主动地筹集资金整治母亲河,三年后,母亲河重新焕发了生机。  作者关注环保这一热点问题,所选材料鲜活,新颖,有特色,得分自然很高。

   4、 调动积累。考场作文一般只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与他人交往的经验的记忆中提  取有关材料。这要求要善于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迅速调动自己的相关生活积累,由此及彼、  由虚及实、由点到面地展开联想,使记忆库中的材料闪电似地复苏并纷至沓来,从中捕捉到  与文章中心联系紧密而又能够索取的鲜活材料。

   5、 善于跳出第一人称

     许多同学写 记叙文 ,之所以选材思路狭窄,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往往局限于  第一人称中。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但是,  如果能跳出第一人称的窠臼,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了。“我”的事,  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想像进行艺术加工。这一点也是选材  上求新求异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面对“换位”这一话题,有一考生独辟蹊径,将想像的触  角远距离延伸,跨越围界,停留在白宫——他以一个伊拉克儿童的身份,写下了《给布什总  统的一封信》,要求布什与伊拉克人民“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的蹂躏,您  的子民正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您会作何感想?„„请听听伊拉克儿童的呼声吧!”如泣如诉  的文字,反映出作者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像力。

   6、 选材要灵活审视。

   考场作文审视材料,要在某个明确的题旨或中心的驱使下,讲求必要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一要有所侧重,突现材料某一侧面的特征;二要变换视角,领略材料不同侧面的风采;三要  多层次审视,由粗到细、由表入里、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地把握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有机  联系。这样有助于避免选材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总之,选材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都要围绕中心选材,为表现中心服  务。

   [教你一招]

   秦牧谈选材

   选材,对于写好一篇散文是十分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笋尖比笋身好吃,菜心比菜梗好  吃;厨房大师傅更是深知“此中三味”。但是,有些人写起文章来,却忘记了这个道理,不  去区别什么是生活材料中的笋尖和笋身,菜心和菜梗;捡到一点有些儿光泽、有些儿意义的  事情就写,结果就只能写出很平常的作品。

   什么是“生活材料中的笋尖”呢?就是指那些“尖端状态突出的,具有较大意义的事  物”,也就是有“神晤默契”之妙的材料。有了那种“尖端状态”的好材料,才能写出精悍、  透彻、意味隽永的好文章。

    

   [中考链接]

   1、考题展示

   2004 年上海市中考作文

    

   从下列两题中会选一题,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文章。

   第一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是风华正茂的中学生。

   校园里,我们生机勃勃;

   校园外,我们热情奔放„„

   以“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为题作文。

   第二题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

   2、考题解析

   第一题:这道题有一段启发性的引言,并非话题作文的话题。当然,引言和题目中的“  我们”是十分重要的,不是仅仅写“我”的活动,而是“我”参与其中的集体活动。活  动的范围非常广,可以说没有限制。

   因此,只要是表现我们中学生积极向上,具有青春特点的活动都可以写。比如  学校的文艺体育活动、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讨论会、辩论会等等皆  可入文。

   “初升的太阳”当然是有理想与气魄的闪光的东西,因而文章应该是大气的。这个题目    极容易触发文思,很能够激发情感,其中可以刻画具有新思想风貌的人物,描写热烈而激动  的场面,抒发对自然和社会赞美之情,当代初中学生的感受,对祖国的责任,对未来  的向往,对事业、友谊,以至对国际交往的种种认识,都可以放开来写。

   语言可以朴实纯真为基调,也不妨浓墨重彩,庄重、活泼,以至浪漫、幽默,都可动人,  但切忌大话空话,感情浮夸。

   第二题:以“我”为立足点作文。

   这道题规定了“我”的立足点和观察范围。可以写参加集体活动,也可以写视线所及的  某个地方引起的回忆、向往和内心的波澜等。大千世界都可以写。因而,在一定的场合  你观察同学、老师、亲人或者都市一角,农村一墟,山山水水,写人纪事,写场面,写  风景,描写抒情都可有作为。当然也可以将视线伸向某个领域。你也许关注到经  济领域,比如对广告、股市、保险、消费,作一番观察思考;你也许关心文化领  域,比如对影视、歌舞、文学作品,作一番欣赏评价;你也许关心科学技术,  比如天文、地理、新学科、新发现,以至诺贝奖的现状,都可以收入你的视野。可见  这个作文题包罗万象,只要在“我的视线”中,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度――表现“我”的思  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我”的语言所能运用的程度。因而,这是一个容易写而且可写随心所  欲、纵笔驰骋写得好的题目。不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光明也会有黑暗,有正义也会有  邪恶,可有歌颂也可有贬斥。但文章一定要表现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

    

   3、失误例文 

    

    

   我看见妈妈的伞斜了

   上海考生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透彻如大海。

   小时候,在下雨的时候,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接我回家,我感到我的头顶上一  片蓝色,肩膀上也笼罩了一片蓝色之中,满眼所看见的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矮的我抬头和妈妈讲话,却发现妈妈的一半身子在外边。风夹杂  着雨滴,拍在妈妈的肩上。妈妈那么的天空是灰色的,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  而我,却在一片蓝色的天空里。

   我告诉妈妈他把伞打歪了,可妈妈却固执的说没歪,我当时纳闷,纳闷妈妈不知道伞歪  了。我的视线再次落入倾斜的伞柄上告诉妈妈伞歪了,却妈妈说没歪,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  中也腿色了,我也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一个下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 快和妈妈一样高  的我撑着伞。

   这个情景和我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我的视线落在伞柄上,妈妈在一片蓝色的天空  中笼罩着。我的肩湿了,头发也湿了。

   当时,妈妈提醒我伞歪了,此刻的我突然想起以前的镜头,我也固执地说没有歪,没有  歪。妈妈再次提醒我,我还说没歪,于是我们进入了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看见晶莹的  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那把腿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的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么久以来,妈妈都在为我撑一片蓝色的天,而我多想也为妈妈撑  一片蓝色的天,快乐的天。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打夜战的人是我,穿梭于周末补课的是    我„„

   这一切,都因为妈妈打的那把倾斜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4、升格指导:

   选材对一篇文章的表意至关重要,恰当的材料选择不仅有利于考生的表达,更能引起阅  卷老师的共鸣。升格的文章选取成长中的一次经历,但却写出了妈妈深深的爱,感人至深,  引人共鸣,对比描写是本文的亮点,同时标识着选材的独具匠心。

    

   5、升格佳作

   我的视线

   ――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上海考生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  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  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  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  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  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的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  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  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伞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  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  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  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  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6、评点

      作者把一个永恒的话题――亲情形象地编入“我的视线”,其审题、取  材可谓巧妙新鲜,视线集中的对象――雨伞是本文穿越时空的线索,文章构思时截取这亲情  之爱的两极,以母爱和对母亲的爱作为落笔详写的点,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情,感人至深。

    

    [佳作平台]

   佳作1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十五岁,活力四射的年龄。“风华正茂”、“生机  勃勃”、“热情奔放”这些词都一直被用来形容我们。我们就像那初升的太  阳,永远闪耀着活力的光芒,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只要有我们在,就会有一片生机。  

       初三了,毕业了,也同样意味着同窗四年的同学要分别了,大家  都很舍不得,大家都想为初三留下

   点纪念。

       在写同学录时,小K 的“狗吠猫散图”以其搞笑的风格,简单明  了的构图,传遍“太江南北”,好评不断。这就像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活泼开朗。  

       尽管写了同学录.但我们却觉得还少了些什么。大概是热  血沸腾,活力四射的感觉吧。于是我们决定举行一场“S 校初三德比友谊赛”。

       尽管美其名曰是友谊赛,但大家都虎视耽耽地把目标锁定为冠军  奖杯。大家都想为初三再添一笔灿烂。

       比赛时,队员们抱着只要进球不要命的宗旨,拼了命地把足球往  对方半场“踹”,年少轻狂,年轻气盛啊。在场边,大家也没有闲着,在那儿比试“吼功”。  夫战,勇气也。我们女生扯着嗓子直喊“加油”,真希望自己练过“狮吼功”呀!  

       热闹的还在后面呢。无论裁判有多公正,只要一做出对  我们不利的判罚,无论裁判与我们交情有多深,我们立马翻脸不  认人,一律开“骂”。你可以感觉得到整个操场都弥漫着青春的味道。

       其实,青春就是该有这样的冲劲和冲动才名符其实。

       十五岁,活力四射的年龄,可以轻狂的岁月。十五岁的我们  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青春的光芒,活力的光芒。在我们的身上可以找到活力与热情,  活泼与开朗,只要青春有的,我们都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十五岁的我们就像初升的太阳,永  远闪耀着活力的光芒,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前程一片光明,我们给世界带来了光明,  带来了希望。

       我们是谁?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点评: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考生用诗化语言,写出了中学生的虎虎生气。字  里行间洋溢着 青春的激情,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仿佛青春的宣言 令正处于青春期的学子充  满向往。文章选取典型的校园生活片段着力表现初中生活的多姿多彩 ,同学之间的  纯真友情。精彩的初三德比足球友谊赛进一步把情感推向了高潮。主体部分语言幽默诙谐,  充满着时代气息,与全文的感情基调融为一体。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感情激越,  语言精美。 感情真挚,文采飞扬是这篇满分作文的最大亮点 。   

    

   佳作2

   我的视线

   上海考生

   中考前夜,铭刻在我心中的不是你那故作轻松的笑容,进入我视线的是你  稀疏的头发,略带散乱,黑白各半。你躺在我身边,像儿时那样轻轻地拍着我入睡,    我的父亲。

   虽然我已经知道了考场在哪,但你执意要送我前来,家中的短短争执,我的视  线看到了你焦急担心的眼神,我同意了。

   车棚中,我熟练地打开自行车锁,印入我眼帘的是你为我保养得一尘不染的爱  车。抬起头,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你弯弯的身子。

   父亲的残疾车明显开得比我快,看着他在前方行驶,我默默地在后面跟着,静静地后面  看着。反光镜中,是你饱经风霜的面容,虽然面无表情,虽然目视前方,但我依然能  感觉到你对我的牵挂。

   转弯处,父亲在反光镜中看了一眼,那一眼现在依然在我心间,充满了关切,就像在台  灯旁看着我写作业那样,我不禁愣了一下。

   沿着你的车辙,我继续前进,主干道上全是赶考的学子们,瞬间塞满了你  和我之间,我努力地昂起头,在车流中寻找你的踪迹,一个熟悉的背影进入我的眼眶。  你的背影突然渐小,又渐渐变大,你有些担忧,似乎在寻找着车流中的我的  身影。我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感激和酸楚。

   好不容易和你的残疾车并列前行,一个不小心,红灯又将我们隔开,看  着你在另一端频频回首,我几欲有过去的冲动。红灯的转换,我又看清了你  的身影,你看到了我,似乎整个人都松驰了下来,我看到了你,也似乎有种  久别重逢的感觉。

   考场门口,老师面授机宜,你渐渐远去。看着你,我百感交集,能做的  只有等待开考„„

   三天后就是假期,就是轻松的日子,看不到你的整日担心,整日焦虑,或许成  绩公布后你会带我去旅游,那时我们再好好放松„„

    

   点评:  没有华丽词语的堆砌,没有虚伪造作的矫情,你就是用那么淡淡  的朴素的文字叙写着父亲陪你去考场途中你的感受,却让我们的心被  你深深打动。残疾的父亲默默关怀,懂事的儿子心存感激,父子心意的相通,可以不  用语言,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背影就可传递,这是一种何等深沉的父子情哪!全文没有一字  “着”情,却在字里行间处处“传”情,人物的肖像、心理刻画细致传神,于无声处传真情。  

   佳作3

   我的视线

   上海考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对眼睛的赞美,视线常常是我自己的,但我的视线是否明  亮,是否明白呢?

   雾里看花,水里望月,生活常常是这样模糊,怎么才能还我一双慧眼呢?

   古时楚汉之争是历史的传奇,悠悠数千年被人们历代传诵。楚王项羽的气概悲壮千古,  虞姬的娴雅美貌举世无双,但他们败了,败在区区刘邦手下。我悲愤了,看着项羽骑着骏马  在江边呐喊,看着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而誓死不肯过江东,看着温柔的虞姬陪  项羽度过四面楚歌的夜晚而自杀在马背上,江水疯狂地翻滚着,我嘲那金陵之君不过是无耻  小儿。

   我的视线追随着项羽,爱憎是多么的明显。可是刘邦是赢者,是他,建立起了大汉的壮  丽江山;是他,派卫青挥舞着旗子走向沙漠;是他,创造了中华大地的基业,引领了大汉四  百多年的辉煌。

   大风起兮云飞扬。这种胜利的凯歌是刘邦的高呼,是他胜利的号角,历史郑重地告诉着    人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事业。

   这是事实。开始时我的视线是模糊的,我模糊刘邦的伟业,模糊了项羽的自负。

   跳出爱情,才能给我一双公正的眼睛,给我明亮的视线。

   视线总是需要调整的,怎样去看做到了,还要明白应该去看什么。我常常会有灰色的心  情,总是烦躁,我找不到原因。偶尔看见一个小小的心理实验,决定试一试。拿来一张折纸,  中间点一个黑点,你会看见什么?我的答案与许多人一样,有一个黑点。安南的启蒙  老师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大的一张白纸你没有看见,却只盯在一个黑点上呢?接着,  他又拿了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看到了一个白点。生活正  是如此,当一张白纸上有一个黑点,我的视线不能聚集在黑点上,应该去看到外面大片的白  色。而当外面都是黑色,就更要乐观一些去专注那白色。只有这样,生活中才永远是白色。  

   去观察白色,我的生活从此不同,而不同的视线会有不同的心理,关键在于你  会不会调整自己的视线。生活,我跳出爱憎,聚焦白色让我的视线更明白。

   点评:   小小的眼睛,大大的世界,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许许多多  的人或事,但我们应用怎样的方式去关注呢?本文的小作者就此作了一番理性的思考  并得出了自己的个性化认识,刘邦项羽孰是孰非,“跳出爱憎,才能给我一双公正的眼睛”,  白纸黑点谁主谁次,积极乐观才是良好的人生态度。客观公正的辩证思维,“聚焦白色”的  认识方式,这是小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认识,但我想这对我们每一个人如何面对生活都  会有所启示吧?

    

   [模拟指导] 

   1、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如果让每个  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多好啊。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  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忽略那些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  一切,然而人们一旦失去这些看似乎凡的一切之后,才会真正感到它们对于自己的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可用所给话题作为文题。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必须围绕“珍惜”这  一话题作文。④文章要有真情实感。⑤不得少于500 字。

   [思路点拨]

   “珍惜”这个话题并不难写。看到这个话题,我们写上会想到珍惜幸福、友谊、  生命、青春、爱情、时光等一串可写的题目。但是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一种怎样的立意  角度,才能把我们心中对这个话题的理解表达得不同凡响。值得我们珍惜的  东西有许许多多,有些是具体的,有些则是抽象的。可以从“实”立意,如:珍惜大自然,  珍惜环境,珍惜水资源等;也可以从“虚”立意,如: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今天等。  可以从肯定方面立意,就是从歌颂赞美人、事、景物的真善美的角度立意,。如:珍惜人生、  珍惜青春、珍惜绿色等;可以从否定方面立意,就是着重从鞭挞人、事、景、物的假恶丑的  角度立意,如:不要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等。选定立意时,要综合才虑以下因素:能体现  材料、话题的本质意义;新颖、高远、深刻;自己有话可说。

   2、细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

   点滴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

   ——“小”可以变成“大”。

     千里长堤溃于小小蚁穴,

   万贯家财毁于一时疏忽,

   ——“小”可以毁掉“大”。

   亲爱的同学,你关注过周围的小事吗?你思考过“小”和  “大”的关系吗?你感受过经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吗?你  见到过或听说过因小小的失误而酿成大错的事情吗?

   请以“小”或“小和大”为话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  以记叙事情,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抒发感情。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500 个。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书写规范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名、地名

   [思路点拨]

   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事物越小,越不引人注意,当它由量变向质变飞跃,推  论出哲理时,就越能让人惊叹、震撼。

   事物虽小,但它与“大“有着必然的关系,如此论证方可显出哲理。“小”可  以组成“大”,个人可以组成集体;可以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角度来谈。个人依靠集体,  集体也离不开个人。“小”也可以影响“大”,小事不小,忽视它便会因小失大。缺点可积  累成大错误,一点一滴的小善行可潜移默化成优秀品格。个人也有巨大的力量,要自信自强,  充分发挥潜能。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渺小的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不断发展壮大,预示  着无限光明的前途。“小”和“大”的关系,体现在哲理上可以是质变和量变的关系,个人  和集体的关系。可选取一个角度,或记叙,或议论,以揭示“小”与“大”之间的辩  证关系。

    

   [真题热身]

    

   1、要想完全消除垃圾,还需一种全新的生产工艺。纳米技术在这方面可能要扮演重要  角色。研究人员希望从原子或分子水平上创造出更符合科学规律的产品。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还可能会出现“垃圾中间人”,其原理就是:一个人的垃圾  是另一个人的财宝。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认同这个观点,也许真的会有一天,垃圾会从我们  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   

   请以“我们能让垃圾消失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事,可以议论,  可以想象,可以编述故事。自拟题目。不少于600 字。

    

    

   2、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内容只要与话题“让我们探究与赞叹”有关  就行。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在600 字以上。

   一个人是怎样变成自然科学家的?我认为是由于惊奇。另一个人是怎样变成诗人的?我认  为也是由于惊奇。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差别的话,那就是科学家总是在惊奇之余去揣一揣真  相,文学艺术家都在惊奇之际只顾赞美叹气手舞足蹈起来——但是,其实没有人禁止  科学家一面研究,一面赞叹;也没有人限制文学艺术家一面赞叹,一面研究。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孩掉进了水缸,砸缸放水救人是聪明的做法;球掉进了树洞,向洞里灌水让球浮起来,  也为人称道。一个复杂的长句,删去枝蔓就容易弄清句意;一个繁难的几何题,若加上辅助  线,就会豁然开朗。这一“放”一“灌”,一“删”一“加”,看起来办法完全相反,可各    自却得到理想的效果。

   请以“加减法的启示”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4、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世人说:地球上最宝贵的是生命,拥有生命才能拥有一切。学者说;生命是生物体所具  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诗人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  永久地活着。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谈见解,也可以叙事或抒情。自拟题目,不少  于600 字。

   5、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修身”的意思是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古人  很重视“修身”的功夫,认为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规代作家冰心也说:“修养的花儿  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请以”修身”为话题,联系实际,写  一篇文章。

   [注意] ①文体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600 字。